東大寺
東大寺是為了擔任日本國家的鎮護而建立的。大佛殿於1709年重建,以世界最大木造建築物自豪。其本尊盧舎那佛坐像,被親切稱為「奈良的大佛」,受到許多人的信仰。境內還保存了其他許多珍貴的建築和文化財,包括聖武天皇的寶物所藏的正倉院正倉等。
南大門、法華堂、鐘樓、開山堂、轉害門、本坊經庫、正倉院正倉、二月堂等建築被指定為國寶,展現了其歷史價值。東大寺是為了弘揚釋尊的教義而建造,在大佛的庇佑下,許多信徒也深化了他們的信仰。
基本資訊
- 景點名稱
- 東大寺
- 所在地
- 〒630-8587 奈良市雜司町406-1
- 交通方式
- JR奈良車站、近鐵奈良車站 市內循環公車7分鐘「大佛殿・春日大社前」下車步行5分鐘
- 停車場
- 請使用附近的停車場。
● GS公園東大寺西大門停車場(收費)/奈良市押上町6-1 - 營業時間
- 【大佛殿】
4月~10月 開門7:30 閉門17:30
11月~3月 開門8:00 閉門17:00
【法華堂(三月堂)・戒壇院千手堂】
開門8:30 閉門16:00 - 休息日
- 無休
- 費用
- 大人(中學生~大學生包含在內):600日圓
小學生:300日圓 - 聯絡方式
- 電話號碼:0742-22-5511
- 官方網站
地圖
詳細資訊
▶東大寺的歷史
東大寺源於聖武天皇的皇太子基親王的菩提追修之意,於神龜五年(728年)建造的山房(後來的金鍾山寺)開始,並在天平十三年(741年)隨著國分寺・國分尼寺(金光明寺・法華寺)的建立詔書頒布,這座金鍾山寺昇格為大和國國分寺(金光明寺)。天平十五年(743年)頒佈盧舎那大佛造顯的詔書,隨著都城從紫香樂(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遷回平城,大和國金光明寺開始進行盧舎那大佛的造像工程,並於天平二十一年(749年)鋳造佛身。與此同時,大佛殿的建立也在進行中,天平勝寶四年(752年)舉行了盛大的開眼供養會。隨後,西塔、東塔、講堂以及三面僧房等由東大寺司的手進行建造,東大寺七堂伽藍逐漸完善。
由於東大寺作為國分寺建立,原本是祈願天下太平、萬民豐樂的道場,同時也承擔著研究佛教教理和培養學僧的角色,設立了包括華嚴宗在內的奈良時代六宗,還有平安時代的天台和真言等各研究所,成為八宗兼學的學問寺。
進入平安時代後,雖然因為斉衡二年(855年)的大地震造成大佛的頭部受損由真如法親王修復,但因失火和雷擊等原因,講堂、三面僧房及西塔等均被燒毀,南大門和大鐘樓也倒塌。更糟的是,在治承四年(1180年),平重衡的軍隊使大佛殿等伽藍大多被燒毀。然而,次年俊乗房重源開始進行復興事業,並於文治元年(1185年)在後白河法皇的主持下進行了大佛的開眼供養。隨後,在文治二年周防國被指定為東大寺造營料所後,復興事業穩步推進,並於建久六年(1195年)舉行大佛殿的落慶供養會。隨著這次復興,原本沈滯的教學活動也變得活躍,鎌倉時代孕育了許多學僧。
然而,至永禄十年(1567年),三好・松永的亂事發生,只剩下二月堂、法華堂、南大門、轉害門、正倉院和鐘樓等少數建築逃過一劫,其他都化為灰燼。由於那時正值戰國時代,東大寺的復興變得極為困難,大佛的佛頭也僅能進行簡單的銅板覆蓋修理。直到江戶時代,公慶上人向各地乞募和諸大名請求協助,開始了復興,結果於元祿五年(1692年)進行了大佛的開眼供養,並於寶永六年(1709年)舉行了大佛殿的落慶供養。此後,伽藍的整備持續進行,歷代的大勸進職也接續進行。
明治時代開始實施的神佛分離令和寺社領地的沒收對東大寺的生存造成危機,迫使其在宗制上自稱華嚴宗等進行寺院改革,但即使如此,東大寺在明治・昭和時代的大佛殿大修理及各伽藍的維護上也不遺餘力,至今仍然存在。東大寺從歷史中保存了貴重的文化遺產,不僅如此,它還是二月堂修二會等傳統佛教儀式的寶庫,每年吸引著來自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眾多信徒前來參拜。
▶奈良時代創建 – 聖武天皇的願望 –
正倉院所傳的聖武天皇的遺愛之物,讓人回想起天平時代的繁華。然而,天皇治世期間的政治和社會情勢並不平靜。長屋王之變象徵著權力鬥爭,光明皇后的兄弟們因天花流行而喪生,九州的藤原廣嗣起義,以及長達十年的劇變,接連不斷。聖武天皇或許認為,要治癒這樣的時代,促進國家安泰和人民幸福,唯有依賴佛教思想。
自藤原廣嗣於天平十二年(740年)發動反亂後,天皇幾度遷都,最終於天平十三年(741年)在恭仁京頒布建立國分寺・國分尼寺的詔書,並於天平十五年(743年)在紫香樂宮頒布盧舎那大佛造顯的詔書。
關於國分寺的情況,則是以《金光明最勝王經》和《法華經》為依據,大佛的發願則是根據《華嚴經》。國分寺的正式名稱「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正如名稱所示,是以一國為單位,祈求國家和人民的安寧,兩年後的盧舎那大佛造顯則範圍更為廣泛,期望「動植皆榮」,追求華嚴圓融無礙的境界,並呼籲人們「一枝草、一把土來助像造」。
自天平十二年天皇偕同到河內的知識寺朝拜盧舎那佛以來,聖武天皇對華嚴教義的理解逐漸深化,並於天平感寶元年(749年)正式表明根本以《華嚴經》為依據的意圖。
自天平十七年(745年)平城還都以來,東大寺前身的金鍾山寺的寺域內重啟的盧舎那大佛的造立,則由金光明寺造佛所後來的造東大寺司進行,經過三年間八次的鋳造,於天平勝寶元年(749年)十月鋳造佛身,隨後大佛殿也開始建造,並於同四年(752年)四月舉行盛大的開眼供養會。
這一偉大工程結集了眾多人的力量,包括擔當募進的行基菩薩和首位東大寺別當良弁僧正等,其象徵意義使東大寺被稱為聖武天皇・行基菩薩・良弁僧正以及開眼的導師婆羅門僧正菩提僊那四位的「四聖建立之寺」。
▶鎌倉再建 – 重源上人的工作 –
進入平安時代後,大佛的背部早已顯現損傷,為了防止傾斜在其後方堆土進行補修工事,但在斉衡二年(855年)發生的大地震使得其頭部落下,隨後進行修復。
另一方面,大佛殿及其他伽藍因天災或失火等原因,常常需進行修復,為此在那個時代,荘園的營運成為了主要財源。然而至平安時代末期,東大寺因荘園的問題捲入各種紛爭,最終在治承四年(1180年)因平重衡的火焰,伽藍大部分化為灰燼。
重源上人對東大寺的復興造營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於養和元年(1181年)61歲時被任職於募進職,自此在後白河法皇及源頼朝的援助下,將後半生二十多年奉獻於復興事業。
首先,他與宋朝的鋳物師陳和卿合作,對大佛的頭部及左手進行補鋳,並於文治元年(1185年)進行開眼供養。接著,為了確保大佛殿重建的用材而苦惱,隨著周防國與備前國被指定為東大寺造營料所,造營迅速推進,並於建久六年(1195年)舉行落慶供養會。再者,翌年大佛殿的兩側侍與四天王僅用短短六個月便完成建造。此後,境內的各伽藍次第重建,創造了鎌倉時代的盛況。
▶江戶再興 – 公慶上人的活躍 –
進入室町時代後,東大寺不再具昔日的盛況,而使其更加衰退的是永禄十年(1567年)三好・松永的戰火。大佛殿、戒壇堂、淨土堂、唐禪院、四聖坊等建築皆被燒毀。大佛則由山田道安進行修補,雖然建立了臨時的屋舍,但不久之後便因大風倒塌,受到近百年的風吹雨淋。
見到大佛殿這副可憐的模樣,公慶上人立志重建大佛殿,於貞享元年(1684年)向江戶幕府請求修造大佛殿獲准,並於貞享三年開始進行大佛的鋳造,補鋳了大佛的佛頭及十八片蓮瓣,並於元禄五年(1692年)進行了開眼供養。同時,大佛殿的重建也在進行,但由於當時的經濟狀況無法承擔平安・鎌倉時代的規模,最終以目前所見的東西縮小約六成的形式重建,並於寶永六年(1709年)隆重舉行了落慶供養會。然而,中門和廻廊的完工還需再花三十年時間。
▶從明治到現在
這座世界最大級的木造建築在之後未曾燒毀而迎來明治時代,但因損壞嚴重,屋檐也僅僅用副柱勉強支撐,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開始進行拆解修理,以內部使用鋼筋進行加固等新工法,並於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完成。
但在屋頂工程上似乎存在問題,因而偶爾殿內會有雨水滲漏,自昭和四十八年(1973年)起,經過七年的歲月進行了大修理,並於同五十五年(1980年)秋舉行了盛大的落慶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