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內丸山遺跡
遺址內有「繩文時遊館」,透過展示和體驗,能深入學習繩文人生活的點滴。復原的竪穴住居15棟和大型的掘立柱建築特別值得一看。此外,還有製作勾玉和迷你土偶的體驗活動。導覽團約一小時,由志願者導遊詳細解說繩文的遺跡。
該遺址於2021年7月登錄為「北海道・北東北的繩文遺跡群」,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與此相鄰的是青森縣立美術館,其設計靈感源自三內丸山遺跡。
三內丸山遺跡從青森市輕易可達,地理位置也位於水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從出土的遺物中,可以明白當時的人們巧妙利用自然資源,擁有高度的文化。特別是土偶和祭祀的跡象,成為了解繩文人精神文化的珍貴線索。遺址的保存與利用正在進行中,未來也期待會有更多的發現。
基本資訊
- 景點名稱
- 三內丸山遺跡
- 所在地
- 青森縣青森市大字三內字丸山305
- 交通方式
- 從JR青森車站
開車約20分鐘(約7公里)
市營公車 約30~40分鐘
ねぶたん號(接駁路線巴士) 約30~40分鐘
從JR新青森車站
開車約10分鐘(約2.5公里)
搭乘ねぶたん號(接駁路線巴士)約15分鐘 - 停車場
- 大型車約10輛
普通車約500輛 - 營業時間
- 上午9:00~下午5:00
上午9:00~下午6:00(僅限於連假、6/1~9/30)
※入場至閉館前30分鐘
休館日
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一(如果是國定假日則順延至翌日)
12/30~1/1 - 費用
- 一般:410元(330元)
高中生・大學生等:200元(160元)
初中以下:免費 - 官方網站
地圖
詳細資訊
三內丸山遺跡自平成4年(1992年)開始的發掘調查中,發現了從繩文時代前期到中期(約公元前3900年到2200年,距今約5900到4200年前)的大規模集落遺跡。除了許多竪穴建築跡、圍柱建築跡、堆土、大人及小孩的墓葬外,還出土了大量的土器、石器、珍貴的木製品及骨角製品等。
由於遺跡的重要性,青森縣在平成6年(1994年)決定了遺跡的保存措施。自平成7年(1995年)起進行遺跡的整備及公開,並於平成9年(1997年)3月被指定為史蹟,進一步在平成12年(2000年)11月被指定為特別史蹟,至平成15年(2003年)5月時,出土品1958件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此外,令和3年(2021年)7月,包含三內丸山遺跡的「北海道・北東北的繩文遺跡群」也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青森縣將持續推進三內丸山遺跡的保存、整備及活用,作為體驗繩文時代「村落」的場所。
▶大型圍柱建築跡
這是通過在地面挖洞並建柱而形成的建築跡。柱孔直徑約2米,深度約2米,間隔4.2米,內部有直徑約1米的栗木柱。由於地下水豐富,木柱的周圍和底部受到燒灼,因此未腐爛。被認為是由6根柱支撐的長方形大型高床建築。
▶堆土
這是挖掘竪穴建築或大型圍柱孔時的剩餘土壤,經過多次的堆積,與周圍相比變得更高,最終形成了小山。因為土砂是水平堆積的,所以被認為是經過平整的。從中出土了大量的土器、石器,還有與祭祀有關的土偶、翡翠及小型土器等遺物。
▶谷
谷地被用作垃圾堆放場所。由於水分多且被空氣遮蔽,土器、石器等以外,通常不會保存下來的木製品、漆器、動物和魚的骨骼、魚鱗、植物種子、果實以及寄生蟲卵等也都保持了良好的狀態。
▶竪穴建築跡
繩文時代的住居是在地面挖掘後建造的。中央有一個爐子。住居的平面形狀、柱子位置、爐子的顯現及結構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
▶大型竪穴建築跡
長度超過10米的稱為大型住居跡。三內丸山遺跡中發現的最大遺跡長約32米,寬約10米。多數從集落中央附近發現,有關於集會所、共同作業所、共同住宅的說法。
▶圍柱建築跡
這被認為是通過挖掘柱孔並建立柱子來支撐屋頂的建築。從集落的中央、南邊的堆土西側等地集中發現。
▶埋藏土器
孩子去世後,會被放在開口圓形的土器中,並埋葬在住居附近的地方。土器中常出土與握拳大小的圓石,這被認為與當時的習俗有關。
▶土坑墓
大人則是被埋葬在地面挖掘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坑中。大人的墓葬沿著集落東側的道路,排列成兩列。
▶道路跡
從集落中心延伸寬約12米、長約420米,朝向大海。道路是略微挖掘地面而成,呈淺溝狀,上面還有進一步的土被「鋪設」。最近的調查中,還發現了南北延伸的道路。
▶黏土採掘坑
這是用於製作土器的黏土採掘所在。似乎是使用粒子細小、接近黏土的火山灰製作土器。
▶貯藏穴
位於集落外側,靠近台地邊緣,集中建造。入口狹窄、底部寬廣,斷面呈燒瓶狀的較多,據說用來存放栗子等果實和食物。裡面還有接近2米深的大型貯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