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仁寺

建仁寺

建仁寺是由荣西禅师于建仁二年(1202年)创立的京都最古老的禅寺,也是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寺庙模仿宋朝的百丈山建造,作为禅、天台、密教三宗兼学的道场。现存的方丈是从安芸的安国寺移建而来的,广阔的枯山水庭园“大雄苑”舒展其间。法堂天花板上绘有气势恢宏的“双龙图”,曾经藏有的国宝“风神雷神图”也广为人知,是禅和茶文化息息相关的名刹。

基本信息

景点名称
建仁寺
所在地
〒605-0811 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大和大路通四条下小松町584号 
交通方式
从京阪本线祇园四条站步行7分钟。
停车场
停车场 有 普通车43辆
营业时间
10:00~16:30(闭门17:00),11月至翌年2月为~16:00(闭门16:30)
休息日
4月19日至4月20日,6月4日至6月5日,以及因法事而休息的其他日期。
费用
境内免费,方丈・法堂800日元
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075-561-6363
官方网站

地图

详细信息

建仁寺是位于京都市东山区的临济宗建仁寺派大本山,被称为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建于建仁二年(1202年),由从宋朝归国的栄西禅师创立,模仿了中国百丈山的禅风。寺名取自当时的年号“建仁”,并因镰仓幕府第二代将军源赖家对寺域的捐赠而得以建立。

最初建立时,建仁寺是禅、天台、密宗三宗合学的道场,灵活应对当时的宗教形势。后来,在正嘉元年(1258年),东福寺的开山圆尔辩圆暂时入寺,努力进行境内复兴;再者,正元元年(1259年),宋朝的禅僧兰溪道隆也传说曾在此暂住。在这样的过程中,建仁寺逐渐确立了作为一个严谨的纯粹禅道场的形象。

在室町时代,由于室町幕府制定了仿照中国制度的“京都五山”,建仁寺被列为第三位,受到幕府的厚重保护而繁荣发展。然而,由于战乱和频繁的火灾,许多建筑被烧毁,尤其是在天文年間(16世纪中叶)的大火中遭受了严重损害。

之后,在安土桃山时代的庆长四年(1599年),从安艺的安国寺移建的方丈开始了复兴;江户时代则在德川幕府的保护下,诸殿得到了整修,制度和学问也逐渐确立。明治时代,由于政府的宗教政策,建仁寺作为临济宗建仁寺派独立,并成为该派的大本山。同时,因废佛毁释等影响,塔头的统合也在推进,境内的规模缩小至原来的半数。

建仁寺的建筑布局采用的是典型的禅宗寺院结构,正门为勅使门,三门、法堂、方丈一字排开。作为正门的勅使门是传承镰仓时期后期样式的铜板葺切妻式四脚门,已被指定为国的重要文化财。因门柱和门上的战争箭伤,又被称为“箭根门”或“箭立门”。

法堂是明和二年(1765年)重建的,五间四间,一重,附有裳阶的佛殿建筑。天花板上悬挂着为纪念建寺800周年而在2002年由画家小泉淳作绘制的巨大“双龙图”,这个拥有108张榻榻米面积的震撼天花板画给来访者留下一种压倒性的印象。

北侧的方丈是从安艺的安国寺移建而来,浓厚地保留了桃山时代的特色,是重要文化财。内部保留了海北友松创作的50幅屏风画,营造出庄严的空间。方丈前院有一个铺满白砂的枯山水庭园“大雄苑”,让人感受到禅的宁静和洗练的美感。

此外,本坊展示有传说由俵屋宗达创作的国宝“风神雷神图屏风”的高精细复刻画,可以与海北友松的作品一起欣赏。原作均寄存于京都国立博物馆。

在文化方面,每年4月20日都会举办“四头茶会”,这一天正是建仁寺的开山栄西禅师的生日,纪念栄西将茶种带回日本并推广饮茶习俗的活动。这是一个按照传统“四头式”作法进行的高雅茶会,许多茶人和参拜者聚集在此。

此外,每月第二个星期日早上,都会举办坐禅体验会“千光会”。从早上7时30分开始进行两个小时的坐禅,之后还可以聆听法话,是普通大众接触禅的宝贵机会。团体游客如修学旅行等可通过提前咨询来体验。

境内散布着如灵洞院等14个塔头,虽然其中有些是非公开的,但部分塔头、庭园和茶室是对外开放的。游览这些地方,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建仁寺的多层魅力和禅的世界观。

总之,建仁寺不仅具有作为日本最古老禅寺的历史,同时融合了建筑、绘画、庭园、茶道、坐禅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京都著名的名刹。其静谧与格调并存的风貌,为来访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动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