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岡製絲場
這個設施以接受法國的技術指導,由日本大工建造的和洋折衷的「木骨磚造」建築聞名。東置繭所和西置繭所這兩座主要建築各有超過100米的長度,採用當時先進的桁架結構來確保寬敞的空間。透過這些巧思,能夠有效率地大量生產生絲。
這個地方不僅對近代製絲技術的發展有所貢獻,還在蠶種改良和養蠶法的普及等方面,對日本的養蠶和製絲業整體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影響遍及不僅是日本國內,也波及到歐洲市場。設施內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建築和機械,並提供導覽詳盡的解說,因此參觀非常推薦。富岡製絲場可以說是能夠體驗日本「製造」精神和技術創新的歷史之地。
基本資訊
- 景點名稱
- 富岡製絲場
- 所在地
- 〒370-2316 群馬縣富岡市富岡1-1
- 交通方式
- 從JR高崎車站轉乘上信電鐵,然後從上信電鐵上州富岡車站徒步約15分鐘。
- 停車場
- 請使用周邊的投幣停車場等。
- 營業時間
- 9:00~17:00(最後入場 16:30)
- 休息日
- 年末(12月29日至31日)
- 費用
- 大人 1,000圓,高中・大學生(需持學生證) 250圓,兒童(小・中學生) 150圓,學齡前兒童 免費
- 聯絡方式
- 電話號碼: 0274-67-0075
- 官方網站
地圖
詳細資訊
富岡製絲場是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為了日本的現代化而設立的模範機械製絲場。
在明治維新後,政府為了使日本與外國處於平等地位,推進產業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因此,政府著力於生絲的出口作為籌集資金的方式。為了改善生絲的品質和提高生產,並培育技術指導者,政府決定建立配備西式繰絲機械的官營模範工廠。
於是,富岡製絲場應運而生,至今幾乎仍然保持著原貌。
▶富岡製絲場設立的目的及其背景
在江戶時代末期,日本改變了鎖國政策,開始與外國進行貿易。當時,最大的出口產品是生絲。由於生絲的出口急劇增加,需求上升,因此出現了大量低品質生絲的粗製濫造問題,各國對生絲品質改善的要求和希望建立外資製絲工廠的訴求也隨之而來。
明治維新後,追求富國強兵的政府急於改善生絲的品質和生產,以獲得外匯。然而,當時民間資本建立工廠的情況困難重重,因此決定設立配備西式繰絲機械的官營模範工廠。
這所模範工廠的基本構想主要有三點。第一是引入西式的製絲技術,第二是以外國人作為指導者,第三是從全國募集工女,讓受訓完畢的工女返回其故鄉,成為機械製絲的指導者。
基於這樣的想法,在法國人保羅·布呂納的指導下,設立了引入西方技術的官營模範機械製絲場(富岡製絲場)。
▶選擇富岡作為設立地的理由
負責富岡製絲場設立計畫的政府官員之一尾高惇忠和保羅·布呂納等人在武藏、上野、信濃地區進行調查,因以下理由決定在上野(こうずけ)的富岡設立工廠:
1.富岡附近的養蠶產業發達,能確保優質的生絲原料。
2.能準備需要的寬廣土地來建廠。
3.能利用現有的用水來確保製絲所需的水源。
4.蒸汽機的燃料煤炭在附近的高崎和吉井可以開採。
5.當地居民對於外國人指導下的工廠建設表示同意。
▶富岡製絲場的變遷
富岡製絲場是國家建造的大規模機械製絲工廠,繰絲所長約140米,並排放300釜的繰絲機,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製絲工廠。
富岡製絲場的建設於明治4年(1871年)開始,根據法國人指導者保羅·布呂納的計畫書,主要建築於次年的明治5年(1872年)7月完成,10月4日開始營運。在繭中提取生絲的繰絲所中,來自全國的學徒工女們開始工作,開展了正式的機械製絲。
在法國指導者離開後的明治9年,工廠由日本人獨立運作。在官營期間的經營並不總是盈利,但高品質的生絲在國外獲得了高度評價。
在機械製絲普及和技術人才培育的初衷實現後,根據官營工廠的淘汰政策,明治26年(1893年)被轉讓給三井家。隨後在明治35年(1902年)轉讓給原合名公司,因使用御法川式多條繰絲機進行高品質生絲的大量生產以及蠶種的統一而受到關注。昭和13年(1938年)獨立為股份有限公司富岡製絲所,但在昭和14年(1939年)合併入當時日本最大的製絲公司片倉製絲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現為片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引進自動繰絲機,長期作為製絲工廠活躍,但隨著日本製絲業的衰退,於昭和62年(1987年)3月最終停止了營運。營運停止後,片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幾乎所有建築物妥善保存,並於平成17年(2005年)9月將全部建築物贈予富岡市,隨後由富岡市進行保存管理。
平成17年7月被指定為國家史跡,平成18年(2006年)7月主要建築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平成26年(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外,同年12月繰絲所、西置繭所、東置繭所三棟被指定為「國寶」。
▶現在的富岡製絲場
目前,富岡製絲場由富岡市擁有,負責保存、修繕及整備利用等管理工作。
作為利用計畫的一部分,富岡製絲場進行一般公開,傳遞富岡製絲場的歷史和文化財的價值,讓人理解作為珍貴遺產留給後世的重要性。富岡製絲場的參觀以外觀參觀為主,但僅僅觀看外觀無法理解115年來的營運歷史及其作為產業遺產的價值,因此提供導覽解說員的導覽團和音頻導覽機的解說服務。
關於保存修繕及整備利用,將根據2008年和2012年擬定的保存管理計劃及整備利用計劃,在專家組的指導和建議下,與相關機構協商,計劃在未來30年內進行保存修繕工程和整備利用。
▶和田英(舊姓橫田)
她是長野縣松代町出身的士族橫田數馬的女兒,作為在富岡製絲場學習技術的傳習工女活躍。她於明治6年(1873年)進入富岡製絲場,熱心學習機械製絲技術,並在當地的西條村製絲場(後來的六工社)擔任技術指導者。
和田英於明治40年(1907年)回想起她在富岡製絲場的生活,並以《富岡日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