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寺
仁和寺建于仁和四年(888年),是应光孝天皇的诏愿所建立的,宇多天皇也因剃发入寺而闻名,是真言宗御室派的总本山。作为世代皇族担任住持的门迹寺院,拥有很高的格调。寺院内有京都御所的紫宸殿移建而成的金堂(国宝)、五重塔和二王门等江户时代的美丽建筑。以晚樱闻名的“御室樱”在四月中旬迎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众多游客。1994年被注册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信息
- 景点名称
- 仁和寺
- 所在地
- 〒616-8092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御室大内33
- 交通方式
- 京福电车「御室仁和寺」下车,步行约3分钟
嵐电「御室仁和寺站」下车步行约3分钟 - 停车场
- 有停车场
- 营业时间
- 3月至11月9:00~17:00(最后接待时间16:30)
12月至2月9:00~16:30(最后接待时间16:00) - 费用
- 境内免费(御室花祭 3/22~5/6为500日元),御所庭园800日元,灵宝馆500日元。
- 联系方式
- 电话号码:075-461-1155
- 官方网站
地图
详细信息
仁和寺是由宇多天皇于仁和4年(888年)完成的真言宗御室派的总本山。寺院的创立源于宇多天皇的父亲光孝天皇的发愿,寺名则是取自当时的年号“仁和”。宇多天皇出家后进入仁和寺,并设立了御座所(御室),因此该寺也被称为“御室御所”。
仁和寺自创立以来就占据了特殊地位,作为皇族担任住持的门迹寺院,长期以来保持着高贵的格调。在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1467年〜77年)中,寺内的大部分建筑被焚毁,但在江户时代初期得以重建,现在保存下来的壮丽伽蓝便是在此时整修而成。
寺内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包括移建自京都御所的紫宸殿的金堂(国宝)、五重塔、二王门、御影堂等。五重塔高约36米,层高几乎相同,优雅的姿态成为仁和寺的象征,与晚开的“御室樱”共同代表了这一寺院。
此外,从明治到大正时期重建的“御殿”由宸殿和白书院等组成,与北庭的池泉式庭园和美丽的白沙南庭结合,传递出与御所相似的优雅风采。这些庭园在2021年(令和3年)被指定为国家名胜“仁和寺御所庭园”。
仁和寺的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其中本尊阿弥陀三尊像(国宝)以及绢本着色孔雀明王像、宝相华蒔绘宝珠箱、医心方和三十帖册子等珍贵古籍、佛画和工艺品随处可见。这些寺宝每年会在几次开放的灵宝馆中向公众展示。
春季来临时,约200棵“御室樱”在中门附近齐齐绽放。御室樱树木高度大约为3米,因其低矮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在眼平高度欣赏到花朵,深受大众喜爱。1924年(大正13年)被指定为国家名胜,每年4月中旬的花期,寺院内弥漫着华丽的氛围。
因此,仁和寺作为建筑、文化、自然三者完美融合的京都名刹而广为人知,并于1994年(平成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古都京都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